欢迎来到梓依娱乐网

梓依娱乐网

千古英雄气

时间:2024-04-29 04:35:09 出处:百科阅读(143)

原标题:千古英雄气

灿烂文化,千古气大美中国

漫步在钟灵毓秀的英雄济南城,汩汩流淌的千古气泉水引领着我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,寻觅着那个亦狂亦侠亦温文的英雄英雄背影。凭吊过闹市里的千古气稼轩祠后,我们驱车前往历城区遥墙镇的英雄四风闸村,这里是千古气辛弃疾出生的地方。

穿过石坊和刻有遗像的英雄石碑,青松翠柏中一座巍峨的千古气辛弃疾雕像矗立在眼前。辛弃疾身披战袍,英雄腰悬宝剑,千古气凝视远方,英雄一派峥嵘意气。千古气抬头仰望英雄,英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。千古气

走进展厅,一条长62米的图文墙铺展开辛弃疾波澜壮阔的一生。他降生的时候,家国可谓是“一番风雨,一番狼藉”,祖父崇拜西汉名将霍去病,给他取名“弃疾”,是希望孙儿百病无忧,也是期望大宋祛除痼疾、山河无虞。辛弃疾目睹百姓在金兵的铁蹄下妻离子散,从小立下杀敌报国之志,誓要守卫中原疆土,保护黎民百姓。他身体力行,闻鸡起舞,博施济众,精诚勇猛。1161年,金人大举南侵,21岁的他率领一支两千余人的队伍加入耿京的起义军,任掌书记,开始了其金戈铁马的军中生涯。后耿京被卖国求荣的张安国所杀,25万起义大军也瞬间瓦解。他怒发冲冠,仅率50人,便用计奇袭包围重重的金营,束马衔枚,手缚张安国,50人无一伤亡。

辛弃疾是侠肝义胆的将领,也是手握如椽巨笔的词人。缓步来到东侧展厅,其名为“一代词宗”,主要展示的是他的文学才华。他于戎马倥偬之际横槊赋诗,其承东坡一脉,写出了《水调歌头·我志在廖阔》等慷慨激越的豪放之作。毛泽东主席在空闲之时也经常阅读圈画他的词作。辛弃疾后期被迫“闲居”时的词作成就也非常高,如《清平乐·村居》。除了词作,他的政论文也文采斐然。论战之作《美芹十论》和《九议》分析抗金形势,提出抗敌策略,字字精辟,彰显了其高超的军事才能。

想到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写的对联“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,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”,我心情非常复杂。他空有治国之志,可惜君主怯懦,朝廷羸弱。即使他有“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于将倾”的能力,却难以实现“平天下”的理想,只能借词作纾解满腔的愤懑。“恨此中风物本吾家,今为客”,他晚年蛰居江西铅山,并未有机会落叶归根,即使江南风光秀美,远离杀敌报国的战场,对他来说也非故乡。

微风拂来,院内小花园中的绿植轻轻摇曳,墙外的树木也郁郁葱葱,辉映成趣,真是一幅安谧恬静的田园风光图,若能隐逸在此处,也算是人生幸事了。不过纵使说着“待学渊明,更手种、门前五柳”的隐逸之句,辛弃疾羡慕的依然不是陶潜的“隐”。他晚年将陶潜比作知音,却将儒家道义和家国情怀谨记于心,固守一生。朝廷无志应战,更无力应战,可他却从未丧失斗志。“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晚年的辛弃疾依然气壮如虎,丝毫未见萎靡不振之气。他不是避世的隐士,而是另一个“虽九死其犹未悔”的“屈原”,是临终之前仍大喊“杀贼”的沙场英雄。辛弃疾最终也未能放下对家国的挂怀。其别号虽为“稼轩”,“却将万字平戎策,换得东家种树书”,实则骨子里还是“弃疾”,北定中原、收复河山,为百姓赢得安居乐业始终是他的梦想。

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。梁衡曾经评价辛弃疾说,他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,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。在游客登记簿上签名时,我看到了一句句炽热的诗抄和留言,它们来自五湖四海慕名而至的参观者。现在这里已经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据说附近的稼轩中学每年都会带学生来这里参观,怀念辛弃疾。

此时,夕阳西下,回望刻在墙上的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,夕阳的余晖将诗句染成红色,深深印刻在我心中……(■朱胜楠)

分享到: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帮助!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!

友情链接: